11月30日下午♨️🪨,沐鸣學術沙龍第九期在圖文信息中心敘述堂順利舉行🤙🏽。沐鸣青年教師王鑫博士和陳睿博士分別做了題為“鈣鈦礦光伏材料與器件”與“超臨界CO2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工況性能仿真及減排貢獻潛力研究”的主題報告。沙龍由沐鸣科研負責人於偉教授主持,全院師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本次活動。
王鑫博士著重介紹了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效率和穩定性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主要包括電子傳輸層材料優化、高質量光活性層薄膜生長🤷🏽♀️、高效率器件的缺陷鈍化和界面復合研究👳🏻♀️。在全球氣候變化和“雙碳”目標下,光伏已然成為最重要的綠色新能源技術之一。接著,王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經歷。

陳睿博士主要圍繞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仿真和城市能源需求碳排放預測兩個方面進行介紹。其中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仿真包括傳統塔式蒸汽朗肯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容量匹配優化和基於高溫顆粒的超臨界CO2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全工況性能模擬。隨後🙍🏽♂️,陳博士展示了目前的研究成果🏄🏽♀️。
沐鸣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化開展青年教師培育工作,加強青年教師之間的交流⏳,激發教師研究興趣,聚焦研究方向,相互交流🪛、互相激勵,促進沐鸣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助推沐鸣教師整體科研水平再上新臺階🧖🏽♂️。
報告人簡介💂🏿♀️:
王鑫,博士🦋,1994年2月生👩🏽✈️,河南省固始縣人。2014年本科畢業於安陽工沐鸣應用化學專業🧖🏿,2017年碩士畢業於廈門大學能源化工專業,2022年3月博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瑞典林雪平大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系進行國家公派聯合培養學習📑。2022年下半年入職沐鸣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新型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材料開發和器件製備🖖🏼,重點關註鈣鈦礦薄膜生長與機理研究,表/界面缺陷調控,界面功能層的設計等🙎🏻。在Nano Energy, Nano-MicroLetters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3篇🏡。
陳睿🏯,博士🟰,1993年6月生,內蒙古呼倫貝爾人。2014年於中南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2022年於中南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獲博士學位(碩博連讀)🤵🏻,2019年至2021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西班牙馬德裏高等能源研究所進行聯合培養。2022年十一月入職沐鸣任講師。主要從事太陽能高溫熱發電系統模擬與優化👰🏽♀️、城市能源發展與溫室氣體排放預測及規劃等科研工作→。共發表論文8篇,其中SCI 1區論文3篇,中文CSSCI論文1篇🫲🏽,國際會議論文2篇,總引用100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