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本科生教育  教學動態| 正文
沐鸣 2024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招生簡章
發布時間:2024-09-01 15:29:08   發布人: 沐鸣

一、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簡介(為什麽要選擇這個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項目建立在對前期畢業生充分調研的技術上,聚焦學生材料相關專業考研和半導體領域就業的需求而開設。專業+在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基礎上✋🏿,健全高分子材料👈、物理與化學知識體系🏷,重點聚焦半導體領域,培養具備材料科學基礎知識與半導體技術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助力學生本領域內深造、更快立足和適應相關工作崗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項目為期一年半🧑🏿‍🌾,總計設置12學分特色課程,課程設置豐富,實踐性強,修讀完成後可獲得額外學分及專業+結業證書👆🏻。

二、 培養目標

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與“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節能與新能源方向)作為支撐未來材料與能源體系的關鍵技術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項目通過構建進階性、跨學科及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深度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廣度與深度,通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能力和創賽實戰商業模擬,綜合理論、課題、競賽、仿真的多元分化教師職能分工,以“單對單,點對點”的方式,培養具備紮實的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基礎理論🧜🏽、寬廣的跨學科知識、良好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 培養要求

1🧑🏼‍🦱、深化專業知識🍤:使學生掌握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器件製備與測試技術🤐、固體與半導體物理等核心技術🌟,理解科學原理與工程應用🎤。

2、拓寬知識視野:通過跨學科課程學習♻👻,增強學生在物理、化學、材料🚴🏻‍♂️、機械等多領域的綜合素養,促進創新思維與跨界融合能力。

3、強化實踐能力🪞👨‍🦽‍➡️:通過產教融合課程🧝🏻‍♂️、實習實踐及科研項目💁🏿,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工程實踐能力。

4、綜合素質提升:通過團隊項目、合作研究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四、 招生對象及條件

招生對象:沐鸣在籍已完成二年級秋季學期課程的、對半導體領域有濃厚興趣的本科生。要求主修專業已經修讀的課程平均學分績點在2.0(含)以上,補考或重修後無不及格課程

專業及前置課程要求🧑🏻‍✈️:學生需完成《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I🅱️🅿️、II》、《電工與電子技術》、《材料力學》❤️、《材料化學》等基礎課程👰,並具備一定的科研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申請就讀條件:在校全日製本科生,學有余力,自願報名🧚🏿。

招生人數:為確保教學質量和班級氛圍🤴🏻,招生人數不低於12人,不高於20人。

五💫、 學製及證書授予

1.學製:

實行彈性修業年限,一般為一年半,最長不多於兩年。

2.學分🧔🏿‍♀️:12學分

3.證書授予:學生在本科畢業或結業離校前,修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且成績全部合格的,予以頒發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結業證書👉🏿。該證書成績單獨管理,不計入主修專業成績單。

六📊、 學費

根據學校討論決定,暫不收取學費。

七、 報名及咨詢

根據沐鸣要求先進行網絡預報名。同時學生需要於20249月8日17:00前發送申請材料(報名表👨🏿‍🎨、成績單🌜、個人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材料)至郵箱下wqli@sspu.edu.cn(郵件以“姓名+學號+就讀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命名)。對材料初審通過的同學,按照一定比例組織面試♊️,綜合面試結果和學生的學分績點🕙,擇優確定微專業錄取入選名單。

聯系人🙆🏻🤾🏻:李文琴、俞曉曉

咨詢方式👯‍♂️: wqli@sspu.edu.cn🚣‍♀️,yuxx@sspu.edu.cn(請在郵件標題註明“微專業咨詢”)

咨詢地點⤴️:28號樓238236

八、 教學計劃與課程簡介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數

授課方式(混合、線下)

開課

學期

開課

沐鸣

總學時

理論

學時

實踐

學時

1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

2

32

32

0

混合

2

能材

2

固體與半導體物理

2

32

32

0

混合

3

能材

3

COMSOL有限元分析

3

48

32

16

線下

3

能材

4

器件製備與測試技術

2

32

0

32

線下

3

能材

5

新能源器件工程創新與智能實踐

3

48

0

48

線下

3

能材

 

合計

12

192

96

96

-

-

-

 

課程簡介

課程1:《高分子物理與化學》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膠🪙、纖維等)的物理性質👩🏻‍🦼‍➡️、化學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科💃🏼。該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理解高分子鏈的結構與性能關系🕉,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與應用原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高分子物理與化學的基本理論,具備分析和解決高分子材料相關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後續從事本專業升學深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打下基礎👩🏻‍🌾。     

      課程2:《固體與半導體物理》研究半導體材料的物理性質、電子結構及其在各種器件中的應用🙅🏻‍♀️。該課程是理解半導體器件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的基礎🧴。主要內容包括:半導體的基本性質與能帶結構、半導體中的載流子輸運現象、半導體PN結與金屬-半導體接觸、雙極型晶體管與MOS結構🔍、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與設計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半導體物理的基本理論和概念,了解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為後續從事半導體器件的研發與應用打下基礎。    

      課程3:《COMSOL有限元分析》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現代計算模擬技術中至關重要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並熟練運用COMSOL Multiphysics這一強大的多物理場仿真軟件解決復雜工程和科學問題。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有限元方法基礎、COMSOL軟件基礎、單物理場模擬、多物理場耦合分析及高級應用與優化。通過多個行業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如電子設備散熱分析🛃、生物醫學中的生物熱傳導、機械結構的應力與振動分析、新能源材料性能預測等,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課程4:《器件製備與測試技術》是一門結合新能源器件工程實踐與創新思維的課程👩‍🦯‍➡️。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新能源器件的設計🚵‍♀️、開發與優化中🧒🏿。主要內容包括:新能源器件的設計原理與方法☹️🥔、新能源器件的創新思維與案例分析、新能源器件的智能化技術與應用🧒🏽、新能源器件的工程實踐項目、項目管理與團隊協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新能源器件的設計原理與方法⛄️,具備創新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𓀄,能夠參與新能源器件的研發項目,並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課程5:《新能源器件工程創新與智能實踐》涵蓋了新能源器件(如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等)的製備工藝、測試方法與性能評價。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新能源器件的製備技術和測試技能,了解器件性能的評價標準和方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新能源器件的製備工藝與流程、器件製備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與設備、器件性能測試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性能測試儀器的使用與維護🧿、器件性能評價與數據分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新能源器件的製備技術和測試技能👩🏻‍🏭,具備對器件性能進行評價和分析的能力,為後續從事新能源器件的研發與應用打下基礎🚵🏻‍♂️。 

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項目培養方案

2024年)

一、培養目標

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與“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節能與新能源方向)作為支撐未來材料與能源體系的關鍵技術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為適應新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升本專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特提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項目。本項目旨在通過構建進階性、跨學科及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深度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廣度與深度🐃,增強創新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持續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

本項目旨在培養具備紮實的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基礎理論🫅🏽、寬廣的跨學科知識、強大的創新實踐能力及良好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目標包括:

1🫲、深化專業知識:使學生掌握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器件製備與測試技術、固體與半導體物理等核心技術,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與工程應用。

2🚴‍♀️、拓寬知識視野:通過跨學科課程學習,增強學生在物理、化學👂、材料🛍️🙃、機械等多領域的綜合素養,促進創新思維與跨界融合能力。

3、強化實踐能力🤜🏼📼:通過產教融合課程、實習實踐及科研項目,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工程實踐能力。

4🤟🏽👳🏽‍♀️、拓展國際視野:通過國際化課程與交流項目🟡,使學生了解國際新能源領域最新動態🚁,提升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

二👨🏼‍✈️👨🏽‍🏫、招生對象與條件(對學生所在學科和專業、前置課程等的要求)

培養對象:本項目面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及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已完成二年級秋季學期課程的學生招生,要求已完成該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學習,對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有濃厚興趣🚧,並具備較好的數理基礎和實驗技能。

前置課程要求👴🏿:學生需完成《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III》👩🏻‍💼✊、《電工與電子技術》🥯、《材料力學》🏌🏻‍♀️、《材料化學》等基礎課程👩🏿‍🎨➞,並具備一定的科研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三🪥、學製與學分

   1.學製✊🏿🤾🏽‍♀️:

實行彈性修業年限🏌🏽‍♂️,一般為一年半,最長不多於兩年。

2.學分12學分

四、成績與證書

學生在規定的培養周期內🤦🏼‍♀️,完成本培養方案規定課程滿12學分,且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主持參與至少一項互聯網+等本專業創新創業競賽後🖌,頒發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項目證書。

五🍃、課程設置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項目課程設置及教學進程計劃表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數

授課方式(混合🥁、線下)

開課

學期

考核方式

總學時

理論

學時

實踐

學時

1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

2

32

32

0

混合

2

考查

2

固體與半導體物理

2

32

32

0

混合

3

考查

3

COMSOL有限元分析

3

48

32

16

線下

3

考查

4

器件製備與測試技術

2

32

0

32

線下

3

考查

5

新能源器件工程創新與智能實踐

3

48

0

48

線下

3

考查

 

合計

12

192

96

96

-

-

-

課程

簡介

課程1🌾:高分子物理與化學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膠🦹🏽、纖維等)的物理性質、化學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科。該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理解高分子鏈的結構與性能關系,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與應用原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高分子物理與化學的基本理論👩🏻‍🦽‍➡️,具備分析和解決高分子材料相關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後續從事本專業升學深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打下基礎。

 

課程2:固體與半導體物理研究半導體材料的物理性質⚜️、電子結構及其在各種器件中的應用。該課程是理解半導體器件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的基礎🦥。主要內容包括🧑🏻‍🌾:半導體的基本性質與能帶結構、半導體中的載流子輸運現象、半導體PN結與金屬-半導體接觸🦶🗽、雙極型晶體管與MOS結構、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與設計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半導體物理的基本理論和概念,了解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為後續從事半導體器件的研發與應用打下基礎。

 

COMSOL有限元分析》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現代計算模擬技術中至關重要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並熟練運用COMSOL Multiphysics這一強大的多物理場仿真軟件解決復雜工程和科學問題。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有限元方法基礎、COMSOL軟件基礎🐳💆🏻‍♀️、單物理場模擬🤵🏿‍♀️、多物理場耦合分析及高級應用與優化。通過多個行業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如電子設備散熱分析🚵🏿、生物醫學中的生物熱傳導💂‍♂️❓、機械結構的應力與振動分析、新能源材料性能預測等,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課程4🌋:器件製備與測試技術是一門結合新能源器件工程實踐與創新思維的課程🪥。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新能源器件的設計🍝、開發與優化中📬。主要內容包括🍓:新能源器件的設計原理與方法、新能源器件的創新思維與案例分析、新能源器件的智能化技術與應用、新能源器件的工程實踐項目🕤、項目管理與團隊協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新能源器件的設計原理與方法💴,具備創新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參與新能源器件的研發項目,並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課程5:新能源器件工程創新與智能實踐涵蓋了新能源器件(如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等)的製備工藝、測試方法與性能評價⇒。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新能源器件的製備技術和測試技能,了解器件性能的評價標準和方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新能源器件的製備工藝與流程🪷、器件製備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與設備、器件性能測試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性能測試儀器的使用與維護、器件性能評價與數據分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新能源器件的製備技術和測試技能🚍,具備對器件性能進行評價和分析的能力🧝🏿,為後續從事新能源器件的研發與應用打下基礎🤷🏽。

 











 附件🔄: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報名表.docx

 

 製定:  李文琴   審核:  陳立飛    日期👋🏻: 2024.7.3

 

 

 

 

 


分享到🦖:
相關信息
沐鸣官方专业提供👨‍👨‍👧:沐鸣官方👱🏻👚、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官方欢迎您。 沐鸣官方官網xml地圖